重點說明全熱交換器設計與安裝步驟要1.依計算的換氣量跟屋主討論適合的換氣量2.挑選適合機器3.設計全熱交換器最佳取風位置與主機確定位置及4.設計最佳出迴風位置5.配置風管路徑設計6.圖面設計規劃。
全熱交換器設計與安裝步驟:
1. 確定換氣量是設計全熱交換器的首要步驟
全熱交換器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計算適合的換氣量。這個數值不僅影響室內空氣的流通,也會直接影響整體能源的消耗。換氣量過低,無法保證空氣流動的效率;換氣量過高,則可能導致能源的浪費。因此,與屋主討論並確認符合需求的換氣量至關重要。
2.挑選適合機器:
選擇全熱交換器時,需注意的關鍵因素包括:換氣量、機器尺寸、噪音值和熱交換效率等。還須注意,全熱交換器的熱交換過濾網無法過濾PM2.5,應該要加裝可以吸附過濾更細微顆粒的PM2.5。
就必須在全熱交換器前端額外加裝一台集塵箱,集塵箱也必須跟全熱交換機器是同一品牌所搭配的機型,這樣比較不會產生過多的壓損,也要注意集塵箱的效能。
機器以大金為案例說明:下圖:全熱交換機器 設備規格
大金全熱交換器:高效與靜音並重
以大金的全熱交換器為例,其設備的溫度交換效率可達到60%至90%,在各季節都能保持良好的室內溫度。同時,其焓熱量交換率高達70%至90%,不僅能減少冬季取暖需求,還能降低夏季冷氣的使用量。此外,大金的機型在低速運行時,噪音值可保持在30分貝以下,適合安裝於需要安靜的空間。
溫度交換效率是指全熱交換器在換熱過程中能夠將室內空氣和室外空氣之間的溫度差降到最低程度的能力,風速越低停留時間長,交換效能越高,風速越快停留時間越短,交換效能越差。
一般而言,大金全熱交換器擁有良好的溫度交換效率,可以達到60%至90%的效率。這意味著在冬季,它可以有效地將外部冷空氣加熱至接近室內溫度,從而減少了供暖系統的負擔。而在夏季,它則可以將外部熱空氣降溫至接近室內溫度,從而減少了空調系統的負擔。
焓熱量交換率是指全熱交換器在換熱過程中能夠回收的熱量比例。
一般而言,大金全熱交換器具有良好的換熱效率,可以達到高達70%至90%的焓熱量交換率。這意味著在冬季,全熱交換器可以回收排出的室內空氣中的熱量,將其轉移到新進入的新鮮空氣中,從而節省供暖能源。同時,在夏季,它也可以回收排出的室內空氣中的冷卻效果,將其轉移到新鮮空氣中,從而降低空調能源消耗。
全熱交換器會吵嗎?
要注意,風量越大的機器,交換效能越差,越小台,交換效能好,噪音也比較低。
噪音值建議: 室內理想噪音值30分貝以下,機器越大,超高風,噪音值超過30分貝以上,就風量來說,一般屋主喜歡開低風量,高風量,風聲很大。
全熱交換器本體有過濾功能嗎?
全熱交換器的濾心可過濾程度例如:大金全熱交換器濾心可過濾到40微米(40PM), 那代表無法過濾PM2.5, 才需要裝前置過濾箱,過濾PM2.5及以下顆粒。
下圖:全熱過濾設備
很多設備強調過濾PM2.5,必沒有說明PM2.5以下的過濾效能,例如PM1,PM0.5,PM0.1,等,其實PM2.5以下的超細顆粒, 對於人體危害更是大,PM1, 這些超微小顆粒,在空氣傳播具有最大的潛在影響健康問題,因為它們可以深入肺部,甚至進入血液,從而擴散到器官,沒有這些觀念知識時,我只會著重在美觀上,有了這些知識後,在幫客戶規劃時候特別留意,以維護業主健康。
3.全熱交換器最佳取風位置設計與主機確定:
取風位置的設計至關重要,它決定了外界新鮮空氣的引入效果。一般來說,應該選擇通風良好且遠離污染源的位置,例如遠離交通道路、工廠或餐廳的排放口等,避免外界污染物影響室內空氣質量。
全熱交換器取風位置是指全熱交換器的進風點,從外部獲取新鮮空氣的位置,適當的取風位置對於確保運行效率和室內空氣品質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最佳的取風位置思考點:
1.盡量選擇通風良好的位置,以提高空氣交換效率。
2.注意相關法規及管委會的外牆開孔限制
3. 遠離汙染源:避免取風位置靠近任何可能產生污染的源頭,如交通道路、工廠排放口、垃圾場等,這有助於確保獲取的外部空氣品質良好。
4. 避開異味和汙染物:避免將取風位置設置在可能產生異味或污染物的區域,例如餐廳排風口等地點。
5.避免障礙物:確保取風口周圍無障礙物,保持氣流暢通。
6.取風點與廢氣點距離至少1.8公尺以上
下圖:戶外進排風口過近,容易造成短循環,影響室內空氣品質
圖片資料參考:https://vwdesign.pixnet.net/blog/category/3445989
主機位置的確認:
主機的安裝應遠離靜音需求高的區域,如臥室或書房,避免機器運行時的振動和噪音影響生活品質。
此外,主機位置應根據空間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確保後續天花板的設計不會受到影響。
確認生活所需換氣量,找適合的換氣量機器,在依機器所需尺寸規劃出影響範圍出來,作為後續天花板設計規畫依據。
規劃全熱機器影響範圍
全熱影響範圍:大金的全熱VAM500JAVE (500)的機型所規劃出影響範圍
影響的深度:機器本體深度80cm+機器另一側5cm+濾芯抽取60cm=145cm
影響的寬度:機器本體寬度87.9cm+前方進出管側50cm+後方進出管側100cm=238cm
影響的高度:機器本體高度30.6cm+上方懸吊栓空間5cm+下方與天花板空間10cm=46cm
下圖為依大金的全熱VAM500JAVE (500)的機型所規劃出影響範圍
下圖為依大金的全熱過濾箱BAF249A500的機型所規劃出影響範圍
影響的深度:機器本體深度62.3cm+機器另一側5cm+濾芯抽取60cm=127.3cm
影響的寬度:機器本體寬度36.6cm+前方進出管側60cm+後方進出管側50cm=146.6cm
影響的高度:機器本體高度30cm+上方懸吊栓空間5cm+下方與天花板空間10cm=45cm
4.設計最佳出回風位置:
出風口的設計應考慮到空氣的均勻分布,以確保室內的空氣質量。出風口應設置在房間的靠外牆處,而迴風口則應靠近房間的門處。這樣的布局能夠確保新鮮空氣流入後,迅速遍布整個房間,而廢氣則能快速被迴風口吸走。出風口如設置在靠近門口會被迴風帶走形成負壓,會影響熱交換還會影響空氣品質,外氣會跑進來,PM2.5就進來,熱空氣也會吸進來。
最好的出回風位置一定是在最長邊的兩側,藉由兩側一定距離出風才能帶動迴風 ,這樣可以最大化熱交換器的效率。
出回風口的距離與設計要點
出風口與迴風口的距離應保持一定的比例,避免出風後的空氣立即被吸回迴風口,造成空氣循環不完全,進而降低全熱交換器的效率。同時,應避免出風口對著人員長時間停留的區域,如床鋪或沙發,以免造成不適感。
迴風口也應遠離大型家具、窗簾或其他可能阻礙氣流的障礙物,以保證氣流暢通。
圖片資料參考:https://vwdesign.pixnet.net/blog/category/3445989
5. 風管路徑設計與壓損管理:
全熱交換器的安裝效果,除了取決於機器性能外,風管路徑設計也是關鍵之一。風管路徑的設計應盡量縮短,並避免直角彎,以減少空氣流動的阻力。若風管路徑過於彎繞,會增加壓損,影響整體換氣效果。
風管路徑設計的注意事項:
1.避免直角彎並減少彎繞,盡量直線與最近縮短路徑距離,減少壓損,風管中的彎頭和分支會增加空氣流動的阻力,導致效率下降。
當流體在直角彎管處流動時,會遇到較大的阻力,導致壓力損失增加,這是因為流體需要改變方向,產生湍流和渦流。
圖片資料參考:https://www.gogo-engineering.com/store/show.php?id=1195&useno=chifa&go_city=&go_area=&item_act=
2.風管直徑的選擇:主管的直徑應與全熱交換器的出風口相匹配,分管則根據各個空間的換氣需求進行縮小。這樣的設計能夠最大化設備的換氣效果,並降低壓力損耗。
3.每個分管與轉彎處要斜T管,Y管,切勿採用直角彎或正T管
在正T管中,主氣流分成兩股不同方向的氣流,這會導致兩股氣流的速度和壓力不均勻,管內靜壓變很大壓損會增加。
這種不均勻會導致一些區域的換氣效果不好,特別是在末端使用點,可能會導致換氣不足。
圖片資料參考:https://www.gogo-engineering.com/store/show.php?id=1195&useno=chifa&go_city=&go_area=&item_act=
使用Y形或45度分支管, 這樣設計可以平緩地分流氣流,減少壓力損失和湍流, 能夠保持較為均勻的氣流分佈,減少噪音和振動。
延伸閱讀:全熱交換器裝了後悔主因:換氣量,風管配置
6. 圖面設計與規劃 :
全熱交換器的設計最終需要落實到圖面上,這是確保安裝順利進行的基礎。圖面設計應詳細標示取風、出風及迴風位置,並清楚標示每一段風管的路徑和風管尺寸,以確保施工時不會出現誤差。
結論:優質全熱交換器設計與安裝的重要性
全熱交換器作為現代建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設計與安裝直接影響室內空氣質量和能源消耗。通過合理的換氣量計算、設備選擇、取風與出回風位置設計,以及風管路徑的優化配置,能夠顯著提升全熱交換器的效率,讓室內空氣更加清新健康,並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